[遊記篇][英國2013] 朝聖披頭四 - 利物浦一日遊

對利物浦 (Liverpool) 的了解, 就是足球隊、港口和披頭四
其實利物浦城市已有800年的歷史, 由最初的漁村轉變成一個全球港口
利物浦在英國航海歷史上曾經是個輝煌的城市, 是通往新大陸的貿易樞紐和門戶
在18世紀時, 利物浦是奴隸貿易的代表詞, 經常有到非洲的奴隸船由利物浦開出

如今利物浦捲土重來, 有許多博物館和藝廊, 2008年利物浦成為歐洲文化首都
是喜愛藝術文化、戲劇和博物館愛好者必來的朝聖之地
利物浦在歷史文化籠罩下, 走到每一個角落, 就會發現一座著名的建築或是歷史遺址
另外, 原來利物浦有全英最古老的黑人社區和全歐最古老的華人社區!

經此一行, 我更發覺利物浦是一個很有活力很年輕的城市
走在利物浦市中心, 街道上有很多打扮前衛的年青男女
其實利物浦打從60年代出了一隊披頭四已使該市從此成為青年文化的中心
總的來說, 我是蠻喜歡這個城市的, 利物浦旅遊資源豐富, 短短一天其實不太足以遊遍整城
有些最重要的景點我竟然miss了 -_- (因為我和朋友都一點事前功夫也沒有做)
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利物浦的話可以彌補這些遺憾吧!


利物浦行程總覽
One Day Trip
聖喬治大廳 → Walker Art Gallery World Museum → 艾伯特船塢 → The Beatles Story Maritime Museum → 默西渡輪 → The Three Graces Matthew Street

利物浦 Liverpool
利物浦港口前留影


♥♥♥♥♥♥♥♥♥♥♥♥♥♥♥♥♥♥♥♥♥♥♥♥♥♥♥♥♥♥♥♥♥♥♥♥♥♥♥♥♥♥♥♥♥♥♥♥♥♥♥♥♥♥♥♥♥♥♥♥♥♥♥

Day 1 (SAT)

2013.3.9

聖喬治大廳+Walker Art Gallery+World Museum+
艾伯特船塢+The Beatles Story+Maritime Museum+
默西渡輪+The Three Graces+Matthew Street

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由伯明翰 (文章) 乘火車來利物浦, 來回車票約£15
如果大家乘火車來利物浦, 由火車站走出一定會經過上圖的宏偉建築, 它是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聖喬治大廳被認為是世界最好的希臘復興建築之一, 被列入世界遺產及英國一級登錄建築, 來頭非常大
內裡是音樂廳和法院, 入場需要門票, 我們只在門外拍拍照算了

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聖喬治大廳前方有一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碑誌

Liverpool Empire Theatre
聖喬治大廳對面是劇院Empire Theatre

Liverpool North Western Hall
Empire Theatre 旁邊是North Western Hall
曾經是火車站酒店, 現在是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的學生宿舍

利物浦 Liverpool
繞到聖喬治大廳後面, 這裡有圖書館、博物館
灰色的建築物配以同是灰色的石板路, 這邊的感覺很懷舊呢!

利物浦 Liverpool
街燈也蠻精緻的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第一個參觀的博物館是免費的Walker Art Gallery, 這個藝術館只有2層, 可以快速走過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地下層有一個雕塑室, 雕塑擺放得好美呀!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一樓有從中古世紀至17、18、19世紀的畫作, 也有Modern Art 和Contemporary Art
我都是比較喜歡逛較有趣的現代藝術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以頭髮做成的裙子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其他現代藝術展品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一面牆上印有Obama的名言

Liverpool World Museum
而Walker Art Gallery 旁邊是另一博物館 - World Museum

Liverpool World Museum
World Museum 的入口

Liverpool World Museum
World Museum 同樣免費參觀
博物館收藏展品包括考古學、民族學、自然和物理科學
博物館還包括了一個自然歷史中心和一個免費的天文台
上圖中空庭院清楚顯示了每一層的展品種類

Liverpool World Museum
不過我覺得這博物館以自然歷史為主, 逛起來蠻有趣的, 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小朋友

Liverpool World Museum
一樓的水族館

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World Museum 對面、聖喬治大廳後面是St John's Gardens (圖中建築物就是聖喬治大廳的背面啦)

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這個公園和聖喬治大廳同樣屬於受保護區

Liverpool St John's Gardens
St John's Gardens 除了花草樹木, 最多就是名人的雕像
其中這個雕像紀念了利物浦皇家軍團

利物浦 Liverpool
匆匆逛過幾個博物館後, 我們向海邊進發!

Liverpool One Park West
剛才看了數個利物浦的歷史性建築, 來到海邊被眼前這個摩登大樓吸引了目光
它是One Park West, 主要作公寓用途, 也有寫字樓、餐館、咖啡館和停車場

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利物浦作為一個主要的英國港口, 碼頭在歷史上曾是城市發展的中心
在利物浦最有名的船塢是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建於1846年, 是英國最大的一級登錄建築
它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碼頭, 幫助這個城市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這個船塢地區由鑄鐵、紅磚和石頭造成, 沒有木結構, 因此, 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不燃倉庫
當時計劃興建該碼頭是可容納1000噸貨運運輸能力, 完成50年後, 停泊於此的航船越來越少
於是1972年時艾伯特碼頭被迫關閉, 不過今天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磚砌建築

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艾伯特碼頭算是利物浦的精華區, 如今許多舊倉庫已被改建成博物館、商店和餐廳
而其中披頭四的博物館也在此, 上圖的方形塘四周都是餐廳
晚上更是熱鬧, 我和朋友沒有預約, 沒有一間餐廳是有位吃晚飯的 -_-

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艾伯特碼頭角落位置有一個與別不同的紅磚屋 - The Pump House (水泵房)
建於1870年, 是英國的二級登錄建築, 現在已改建為英式酒吧

利物浦 Liverpool
艾伯特碼頭附近就是利物浦的港口, 可以欣賞沿岸景色
左邊白色的建築物是Museum of Liverpool, 中間的黑色不規則建築是Open Eye Gallery, 全都是一些時尚的新建築

利物浦 Liverpool

Museum of Liverpool
Museum of Liverpool 開放於2011年, 介紹了利物浦的歷史和這座城市的市民

Museum of Liverpool
這次不夠時間入內只在門外拍照算了

利物浦 Liverpool
利物浦港口的船隻

利物浦 Liverpool
艾伯特碼頭前的旋轉木馬

利物浦 Liverpool
由艾伯特碼頭走過這條鋼橋

Wheel Of Liverpool
就會來到摩天輪Wheel Of Liverpool

(照片出處 http://www.ehns.org)
摩天輪後面是ACC Liverpool, 落成於2008年, 是一個多用途活動及會議場地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回到艾伯特碼頭, 終於到了是日重頭戲 - The Beatles Story
如果大家和我一樣都是90後, 對於披頭四, 可能只知道他們是60年代的世界級巨星
對於他們的歌和事蹟都不太認識 (沒辦法, 他們早於1970年便解散, 距離我們的出生年份還有20年 -_-)
不過, 來到這個被認為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樂團的故鄉
來一次Total Beatles Experience 絕對是值得的, 在此可了解他們如何由卑微的樂隊成為全球為之瘋狂的超級巨星
即使你對披頭四只是有點喜歡而未至於忠實粉絲, 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享受參觀這披頭四的博物館
(看看上圖的排隊人龍都知道這博物館在利物浦的受歡迎程度~)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博物館入口處披頭四的頭像, 是留影的必拍點~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買了"Fab 4 Experience"的學生門票£9 (成人£12), Fab 4和"Ultimate Experience"不同的只是少看了臨時展覽
我見大家都是買Fab 4的, 門票和開放時間詳情看這裡
聽著audio guide, 看著各種展品, 能仔細了解每一段故事
從四人如何認識到開始組團, 又如何在處處碰壁之後終於成為國際巨星
每一段大大小小的歷程都清清楚楚的收藏在這間故事館裡頭, 令大家都逛上了最少2小時
對披頭四從來沒有討厭過, 看完博物館只覺得自己真的有點愛上了他們!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四位年僅十多歲、來自利物浦、學歷只有英國中學五年級的年輕人
由John Lennon 組成樂團 - 採石工人 (The Quarrymen)
他們在利物浦街頭到處賣藝尋求任何表演機會, 但後來鼓手Colin Hanton 離隊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餘下的三位吉他手, 無論何時只要找得到鼓手就開始演奏搖滾樂, 上圖全是他們3人初期用過的吉他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後來他們面試並錄用了Pete Best 為The Quarrymen的固定全職鼓手
Pete Best 的媽媽經營的coffee club - Casbah, 是The Quarrymen 早期表演的場地

Casbah 現在成為英國的古蹟, 位於利物浦市
Casbah 舞台背景上由The Quarrymen 油漆的蜘蛛網仍然存在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後來他們把樂團的名字換成Beatles, 那時他們的非正式經紀人決定讓他們去德國漢堡紅燈區內一家酒吧駐場演出
在漢堡不間歇的演出, 披頭四不僅訓練出超長的演出耐力, 也學會了唱從搖滾到爵士的歌曲
他們的舞台風格也變得更出色, 漢堡之行讓披頭四脫胎換骨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結束了漢堡之行後, 披頭四回到利物浦, 因當時的音樂潮流令披頭四的知名度漸漸增加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跟著博物館的路線指示, 我們來到一個暗黑的通道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The Cavern Club, 是披頭四回到利物浦後經常出場的俱樂部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博物館模擬了當時The Cavern Club 的模樣
其實真正的The Cavern Club 現在依然在利物浦營業, 中間曾停辦了10年, 在1984年重開營業至今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The Cavern Club 的舞台, 是早期披頭四演出最多的地方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The Cavern Club 之所以在披頭四生涯中重要, 是因為披頭四在這裡遇到了伯樂和日後的經理人
而正式被唱片公司簽下, 踏上世界的舞台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簽約之後, 鼓手Pete Best 被 Ringo Starr 取代, 我們最為熟悉的四子形象終於成形
1962年他們在倫敦首次錄音 “Love Me Do” 發行後, 馬上登上英國排行榜第17名
隨後他們開始錄製第二首單曲 “Please Please Me”, 不久後他們首度在電視上亮相
開啟了他們日後在英國發行的12張錄音室專輯中有11張成為冠軍專輯的記錄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披頭四走紅時在錄音室的馬拉松式錄製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披頭四曾在英國舉辦為期六周的巡演, 也到過瑞典、美國巡演, 在世界各地的演出超過了1,400場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他們有了一批尖叫的瘋狂崇拜者, 當時媒體把這種現象取名為「披頭四狂熱」(Beatlemania)
人們對披頭四的瘋狂不只是音樂而已, 他們的服飾、髮型、和舞台上風趣情感的演唱, 讓當時的女孩們為之傾倒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所有音樂專輯中最著名的封面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披頭四對服用大麻毫無忌諱以及John Lennon「我們現在比耶穌更流行」的言論引起保守人士及基督徒的猛烈抗議
不過, 披頭四的解散最重要還是歸咎於成員之間的不和
這張有名的照片是披頭四走在倫敦Abbey Road, 作為最後錄製的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披頭四故事館最後以John Lennon 的白色鋼琴作為結尾, 播著他的經典名曲之一 "Imagine"
其實, 看過披頭四的故事後, 除了對披頭四更有好感之外
對John Lennon 這個熱心於音樂和社會活動、因言論經常尖刻諷刺、最後惹來槍殺的短暫一生更有興趣
也想知道更多他與生存至今的日裔美籍妻子小野洋子之間的愛情故事

"Imagine" 膾炙人口的歌詞"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大家都應該聽過
其實這是一首反戰歌曲, 希望帶領聽眾去想像一個沒有宗教派別、民族界限造成的戰火與隔閡的世界

Liverpool The Beatles Story
出口處設了Fab 4 Store 的披頭四紀念品店, Fab 4 即 "Fabulous Foursome" 的意思, 是當時被媒體廣泛使用的暱稱

同樣位於艾伯特碼頭的Merseyside Maritime Museum, 免費入場, 介紹利物浦的航海事業
展品有重塑當時碼頭和航海情景的畫, 也展出多個船模型
另外, 博物館也有大量鐵達尼號的展品, 雖然鐵達尼號不是在利物浦建造或出發, 卻是在利物浦註冊的
船上有133乘客來自利物浦, 船長Edward J. Smith 居住在利物浦, 部分船員也來自利物浦
當時時間不多, 只是快速地看過這博物館便離開了

利物浦 Liverpool
利物浦就位於默西河 (Mersey River) 旁, 所以來到利物浦要看看河邊景色呀, 我選擇了以渡輪的方式暢遊河邊
根據地圖指示, 來到碼頭頂 (Pier Head), 這裡有默西渡輪 (Mersey Ferry) 的售票處
票價£8, 不過出示National Rail 的火車票就有買一送一的優惠, 所以我和朋友以£4 就可以乘船了~

利物浦 Liverpool
默西渡輪上留影

皇家利物大廈 Royal Liver Building
除了艾伯特碼頭外, 碼頭頂的 The Three Graces 也是河邊的著名地標, 是海上利物浦的象徵
上圖是The Three Graces 的其中2個, 左邊是皇家利物大廈 (Royal Liver Building)
最初由皇家利物保險集團 (Royal Liver Assurance) 所擁用
大樓頂的2隻利物鳥 (Liver Bird) 俯瞰著城市和大海, 傳說如果這兩隻鳥飛走, 那麼這城市將不復存在
而右邊是丘納德大廈 (Cunard Building)

利物浦港務大廈 Port of Liverpool Building
這是利物浦港務大廈 (Port of Liverpool Building), 是利物浦的舊港務局辦公樓
今天, 這座大廈用於居住和辦公, 被認為是利物浦最有聲望的地區之一
The Three Graces 的三座臨水建築全為英國的一級登錄建築和世界遺產

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晚霞下的艾伯特碼頭

Wheel Of Liverpool
晚上的Wheel Of Liverpool

Wheel Of Liverpool

Liverpool Matthew Street
乘火車離開利物浦前, 我們還有一點時間, 便到了利物浦最有名的夜生活蒲點 - Matthew Street
Matthew Street 是一條熱鬧的酒吧街, 不過令這條街最聞名的是因為披頭四
因為在披頭四還未走紅時, 他們由德國漢堡回到利物浦, 演出最多的地方就是Matthew Street

Liverpool The Cavern Club
記得上文說過的The Cavern Club 嗎? 即早期披頭四演出最多的地方
其實它就是位於Matthew Street, 如今還在經營, 不過我們9pm到達時已full house, 也難怪它如此受歡迎的....

Liverpool Lennon Bar
入不了The Cavern Club, 我們到了附近的Lennon Bar, 哈哈Matthew Street 上的酒吧都是挾著披頭四的名義吧
Lennon Bar 播的主要是披頭四年代的爵士樂和搖滾樂, 非常懷舊, 所以這酒吧很多都是40歲以上的人, 中伏了orz...

利物浦 Liverpool
這是我在回程的火車上拍的
利物浦是一個音樂的城市, 也是一個飲酒之城
這卡車廂上都是醉酒鬧事的人, 繼續飲酒的算小兒科了, 有的人在唱歌, 有的人在爭吵, 有的人在make out...
我和朋友也是第一次在英國的火車上遇到這種情景, 真令人哭笑不得...


♥♥♥♥♥♥♥♥♥♥♥♥♥♥♥♥♥♥♥♥♥♥♥♥♥♥♥♥♥♥♥♥♥♥♥♥♥♥♥♥♥♥♥♥♥♥♥♥♥♥♥♥♥♥♥♥♥♥♥♥♥♥♥


最後, 想說說這天竟然沒有去的利物浦2大地標...
有沒有發覺這天我沒有去過任何一間教堂? 對了! 我miss了的2大地標都是教堂!

利物浦基督座堂 (Cathedral Church of Christ in Liverpool) 位於市中心的St. James山上
這是全世界第5大主教座堂, 它的鐘樓是世界最大的鐘樓, 也是世界最高的鐘樓之一

這個外形摩登的是利物浦基督君王都主教座堂 (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Christ the King Liverpool)
它是60年代的作品, 當地人稱它為"太空船"


♥♥♥♥♥♥♥♥♥♥♥♥♥♥♥♥♥♥♥♥♥♥♥♥♥♥♥♥♥♥♥♥♥♥♥♥♥♥♥♥♥♥♥♥♥♥♥♥♥♥♥♥♥♥♥♥♥♥♥♥♥♥♥

延伸閱讀










Comments